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皇冠博彩》(以下简称《皇冠博彩》)发布实施,并围绕《皇冠博彩》提出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北京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更好地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统计现状、高精尖产业发展趋势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高精尖产业统计存在的难点,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若干优化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的措施建议。
一、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统计现状
(一)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统计制度初步建立
2017年北京市发布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统计目录及统计制度的研究工作。2018年12月29日,北京市发布《皇冠投注》。之后,在对2018年版目录修订基础上,形成2020年版《皇冠博彩》。以上两版目录的制定及相关统计制度安排为产业主管部门定期统计监测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二)高精尖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引擎
自2014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三成,高精尖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引擎。2021年,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单位共10445家,实现营业收入46705.6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利润总额9165.3亿元,同比增长44.1%;从业人员共计215.9万人,同比增长2.4%。从区域分布来看,海淀区一区独大,高精尖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接近一半(48%);从内部结构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3个产业营业收入占高精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7.1%、48%、25.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统计上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复部分)。在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
与传统产业相比,北京市“2441”高精尖产业发展趋势及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
纵观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制造业正从传统产业形态向服务型制造形态转变,制造与服务的边界日趋模糊。以“2441”中的医药健康产业为例,除创新药、新器械两个重点发展领域之外,新健康服务成为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细分类别包括互联网医疗、“智能+”健康管理、数字化中医诊疗等服务业态。从定量来看,医药健康产业规划目标到2025年预期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其中新健康服务营业收入为6000亿元。
(二)高精尖产业与数字经济相互渗透、深度融合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融合,贯穿于先进制造业各个环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智慧出行、感知决策、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形成的前沿技术群落,将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以北京市传统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为例,随着北汽集团部分在京燃油车生产工厂的停产减产,依托原有车企的存量厂房等空间资源和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吸引了以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为代表,体现先进制造与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造车新势力聚集,电子核心零部件、应用型软件等产品在整车价值构成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三)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对高精尖产业影响深刻
从全球来看,受能源危机和经济停滞衰退等影响,制造业供应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进入重塑期,其配置逻辑由效益优先向安全稳定优先转变。在此背景下,全国很多省市均将就近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区域产业链配套生态环境与长三角等区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现有在京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区域的零部件配套比重低,且以配套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十四五”期间,产业链安全稳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开展基于产业链的统计监测研究意义将进一步凸显。
(四)“三新”经济占高精尖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集合。近年来,以“数据”“融合”“共享”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将新科技融入传统制造业当中,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十四五”时期,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平台消费、数字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需求快速增长,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将显现出强劲生命力。《皇冠博彩》提出的“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很多领域具有“三新”经济特征,“三新”经济在高精尖产业中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五)由传统单一行业统计向派生产业统计转变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均以行业划分作为统计的主要分类标准。随着产业变革导致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交叉融合的深入,企业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同时从事产业链中多个环节或从事多个相关产业的企业增多,且新经济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行业,触角延伸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这对以行业统计为对象的统计调查带来严峻挑战。在遵循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原则基础上,引入派生产业统计理念,通过对高精尖产业基本概念的扩展,以及对基本分类的重新组合和处理,将成为完善高精尖产业统计的新路径。
三、开展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的五大难点分析
基于高精尖产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将以新技术为纽带不断丰富,传统产业边界将逐步扩充,持续衍生出新业态、新模式,这对以行业统计为对象的统计调查带来严峻挑战。概括来说,开展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面临以下困难:
(一)高精尖产业边界切分难
“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包含的很多行业具有典型的派生产业特征,部分新兴产业属于行业之间交叉融合的产物。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在高精尖产业统计目录中包含的四位行业代码分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两大行业范畴。另外,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常常是兼具制造和服务的多元业态混合经营,例如,百度作为软件信息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已逐渐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新势力企业。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边界的难以切分,为高精尖产业分类界定增加了难度。
(二)高精尖产业精准核算难
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派生产业分类目录中,大多数四位代码的行业小类仅部分生产业务活动属于派生产业统计分类,针对这种情况,通常会在这些行业小类后加*号作为标记进行处理。为能够精准核算加*号的行业小类,需要制定相关的产品目录和服务目录作为补充。以2020年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分类目录为例,目录共包括474个行业小类,其中就有233个行业小类部分属于高精尖产业而被标记*号。加*号标记的行业小类众多,且部分属于的比例需要通过筛选大量样本企业进行论证,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以高精尖产业体系中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医药健康两大产业为例,其中的智慧出行服务和新健康服务两个重点发展领域均包含了互联网安全服务(6440*)、互联网数据服务(6450*)、运行维护服务(6540*)、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6550*)、安全系统监控服务(7272*),但每个行业小类具体属于智慧出行服务或新健康服务的比例很难准确核算。
(三)基于产业链统计监测难
目前,全国各地已把抓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围绕高精尖产业的“强链补链”,北京市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智能制造与装备、医药健康等领域绘制了若干产业链图谱,筛选出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且制定了专项“强链补链”支持政策。但是,由于基于产业链的统计监测体系打破了针对国民经济单一行业的统计模式,需要依托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上下游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梳理,且针对氢能、北斗与位置导航服务等产业链过长的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限度难以确定,导致长期以来基于产业链的统计监测体系未能建立。
(四)高精尖产业精准核算难
目前,除了少数独立经营且具有明确业务边界的高精尖经济体外,很多高精尖产业根植于传统经济主体之中,而且具有跨行业、甚至跨产业的显著特征。例如,燕山石化主营业务属于基础和新材料产业,同时燕山石化也是北京市氢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但其氢能业务很难单独统计。另外,高精尖产业还可能以技术、平台、甚至服务模式为表征的经济联合体形式存在。同时,由于部分高精尖产业统计分类涉及的企业具有轻资产、高人力资本投入特征,且部分企业属于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规下企业,较传统企业变动快、平均生命周期短、不稳定性强,导致高精尖企业名录动态维护难度大,容易造成漏统。按照目前“独立核算法人”为原则的统计体系,就显得“力不从心”。
(五)区域间统计口径衔接难
社会经济发展是具体的、生动的、变化的,相比于通常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产业,重点鼓励和加快发展的派生产业,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高精尖产业具有派生产业的典型特征,即在原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综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和产业发展导向,从中选取具有“高、精、尖”特征,且对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的若干行业组成的产业部门,从2014年提出概念到目前形成“2441”产业体系,其概念和范畴也在动态演进。另外,派生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导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统计很难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提出的派生产业统计进行横向比较。
四、优化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的对策建议
“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及其所包含的40个重点发展方向,很多属于新经济范畴,仍存在概念不明确、统计范围不一、缺乏企业认定标准、部门之间衔接不顺畅、公众认识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制定单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小类的统计目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借鉴国家和外省市针对新经济和派生产业统计分类做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高精尖产业统计监测进行创新优化:
(一)选择重点领域制定统计分类试行办法
对于“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及其所包含的重点发展领域,参考成都市新经济委员会针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分别制定《皇冠博彩》《皇冠博彩》《皇冠投注》的经验做法,筛选北京市若干在全国范围具有比较优势,且统计尚不成熟的重点领域,如北斗与位置导航服务、网络安全与信创、虚拟现实、区块链和先进计算、信息内容消费等领域分别制定统计分类试行办法。办法可在制定每个产业行业统计分类目录之前,以国家、外省市及本市有关文件为依据,明确每个产业的概念,以便全市上下针对新兴领域形成统一认识。
(二)以产业链图谱绘制为支撑明确产业边界
“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及其包含的重点发展领域中,很多领域具有产业链长,涵盖软件、硬件、服务并具有垂直产业之间融合应用的特征。鉴于此,建议在科学界定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概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机构关于每个行业的统计分类构成,在绘制产业链图谱基础上,从软件、硬件、服务和融合应用等几个层面划分每个重点领域的构成,明确每个领域的统计范围,以便最大程度反映与该领域紧密相关的各种基本活动。如成都市将人工智能产业划分为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与设备制造、人工智能服务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四部分,针对每个部分再划分四位代码的行业小类。
(三)研究制定每个重点领域企业认定标准
高精尖产业衍生于传统产业,且很多高精尖业务仅是部分企业主营业务的有限组成部分。针对此情况,建议在明确每个重点领域概念和统计范围基础上,划分企业类型并明确高精尖企业认定标准。如成都市先将区块链企业划分为区块链底层技术企业、区块链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区块链行业应用企业、区块链技术应用支撑企业四类,再从区块链产品或服务投入金额占本企业总投入比例、区块链产品或服务收入金额占本企业营业总收入比例、区块链业务人员数占本企业员工数等几方面制定了企业认定标准。另外,建议在明确新兴领域企业认定标准基础上,建立分行业的企业统计监测库,形成对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平台支撑。
(四)对高精尖产业进行重新编码和再分类重命名
针对高精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建议基于《皇冠投注》(GB/T 4754-2017)同质性原则,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重点产业领域特征和以提供相关产品(货物或服务)为目的的相关行业类别进行再分类。例如,成都市将大数据产业划分为4个行业大类,分别为大数据基础支撑产业、大数据服务产业、大数据融合应用产业、大数据相关产业,4个行业大类进一步划分为24个中类、58个小类。且成都市对以上行业大类、中类、小类行业名称均进行了重新命名,实现了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的再分类重命名。
(五)基于产业外延增加融合应用型产业门类
“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及其重点发展领域很多具有外延广泛、行业之间垂直渗透深入的特征,例如北斗与位置导航、新健康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氢能等领域。建议借鉴国家和外省市的经验做法,区分核心产业和非核心产业(核心产业即包括产业链的软件、硬件和服务三大环节,非核心产业即该领域向垂直行业的渗透内容)。例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皇冠博彩》,就将数字经济划分为核心产业和非核心产业两大类,非核心产业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文体娱乐等行业应用服务。
(六)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协同联动和共建共享
高精尖产业很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前沿性,个别行业仍处于概念阶段,统计范畴尚不明确。高精尖产业统计要坚持需求导向,在统计监测过程中加强委办局之间以及部门内部机构之间相对开放与密切协作的统一认识,按职责和专长分工协作。例如,在高精尖产业企业名录库建设方面,市经信局、市科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产业主管部门负责高精尖企业标准的制定,统计部门负责按照标准在纳统企业库中提取数据形成高精尖企业名录库;在统计指标方面,以增加值为核心反映高精尖产业运行情况的主要综合性指标由统计部门负责,反映高精尖产业的产品与服务规模、构成、技术支撑等“专业性”指标以产业部门统计为主。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选择重点领域制定统计分类试行办法、以产业链图谱绘制为支撑来明确产业边界、研究制定每个重点领域企业认定标准、对高精尖产业进行重新编码后再分类重命名、基于产业外延增加融合应用型产业门类、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协同联动和共建共享六个方面是新时期北京市创新和优化“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统计的有效路径,在促进全市上下统一对高精尖产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北京市部分高精尖产业领域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方面意义深远。
主要内容节选自《皇冠博彩》2023年第6期,总第277期。
作者:刘纪艳,沈义钊